01
活性污泥法是如何發現的?
從前有個人,特別喜歡玩臭水,有看見家門前的臭水塘黑乎乎的挺好,就往里面咕嘟咕嘟吹氣泡玩,結果過了一會兒,水居然神奇地變干凈了,活性污泥法就此產生了……
以上純屬杜撰,實際情況是科學家在科研過程中一不小心發現的,只不過發現的過程和上述情節有些像,感興趣的讀者自行查閱,但是道理就這么回事兒。
02
微生物和活性污泥是一回事兒不?
這兩個概念有一定相似性、重合性,但又不盡相同。
微生物我們前面講過了,就是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生命體;而活性污泥是微生物和其棲息場所的統稱。
工程中主要關注活性污泥的兩個特性:一是的微生物的生存狀態,即吃屎的食欲和增殖速率;二是活性污泥整體的物理狀態,如沉降性能等,就這么回事兒。
03
活性污泥工藝的4個主要組成
前面已經知道了,生化法就是人類組織微生物吃屎的學問,如何組織?一方面是搞清其習性、癖好,另一方面是要把工藝的實體做出來,也就是吃屎的地兒,專業術語叫反應器,但事實上跟你家腌菜的缸一回事兒。
活性污泥法這類工藝的主要實體構成有反應池、曝氣系統、沉淀池、剩余污泥處理系統4個。
反應池:也是微生物吃屎的地方,好比人吃飯的餐館。在這個池子里面,帶有屎的污水會源源不斷的進來,然后被嗷嗷待哺的微生物吃掉。
大致就這么回事兒,實際操作中是有講究的,比如要讓活性污泥和帶屎的污水充分地混合在一起,再比如有多少微生物配給多少屎(也就是所謂的食微比),如此等等,后面細細說道。
曝氣系統:通過前面的文章我們知道了,活性污泥法主要利用的是好養微生物。也就是說他們吃屎的過程必須就著氧氣吃。這就要求反應池不斷地充入氧氣,充氣的設備、管道、閥門就是曝氣系統。
沉淀池:污水剛進入反應池的時候,池子里面有水、溶在水里的“屎”、和微生物,屎被吃完(一般會吃掉80%-90%)之后,就剩下水和微生物了,這個時候要把攜帶者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分離出去,才能得到干凈(這是相對而言,還需后面工藝進一步處理)的水,完成分離這個步驟的就是沉淀池。
剩余污泥處理系統:微生物的生活比較簡單,主要做三件事,吃屎、生長和繁殖,吃多了就會生長,就會繁殖。從物質轉化的角度看,可以粗暴的認為微生物是屎變的。如果條件允許,微生物會永無止境地發展下去,可以想見,這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在工程實踐中,我們會定期的將多余的污泥清理掉,其中詳細的原因和相關問題我們后面細講。
04
活性污泥法是一類處理方法
前面我們講了,生化法分為兩個流派,即好氧法和厭氧法。其中,好氧法根據微生物在池子里面的附著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如何區分這兩類?書上又講深了,說得晦澀難懂。
事實上,這和養豬、養羊、養雞是一個道理,活性污泥法是散養,微生物三五成群地自由分布在水池里,生物膜法是圈養,需要在水池里為微生物建起均勻分布的圈舍,即填料,就這么回事兒。
兩類好氧法都是指一類方法,如活性污泥法包含傳統活性污泥工藝、AB工藝、SBR工藝、氧化溝工藝等。
這些工藝如何來的?再回到“如何讓微生物更快、更高、更強地吃屎”的宗旨上來,也是是聰明的人類在這一宗旨下發明出來的。整隊這些工藝后面逐一展開講,今天先搞清共性的、基礎的東西。
05
活性污泥法運行的條件
“使活性污泥法穩定運行”也就是“讓微生物能開開心心、食欲良好地吃屎”,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屎夠吃,要穩定供應,忽多忽少容易吃壞肚子,里面的元素要均衡(BOD5:N:P=100:5:1);
2、氧氣要足,畢竟這是這類吃法的關鍵;
3、環境要適宜.